您的位置:首页 > 环境社会治理专业委员会 > 动态资讯 > 专委会动态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社会治理专业委员会分会场议题纵览
2021-02-38来源:
      年会下午分为2个分会场,22位专家学者在4个特邀议题分别进行了精彩报告。在“环境社会治理政策与实践”议题中,专委会副主任委员武汉大学秦天宝教授、宣教中心闫世东副主任、南京大学张玉林教授以及生态环境部对外交流合作中心朱留财首席专家分别从环境社会治理当中的法律法理、新媒体传播和邻避问题防范与化解的实践探索、中国现代环境治理变迁中环境社会治理挑战与机遇、环境社会治理中的社会动力分析等方面进行了报告。

专委会副秘书长赵芳所长主持分会场

 
    会议提出,十八大起来,我国从国家到地方层面,推出了一系列环境社会治理相关政策,进行了一系列相关的实践探索,在推动环境治理成效方面取得了显著效果。但我们也深刻意识到,目前的治理成果还比较脆弱和有限,治理效果离人民群众的期待仍有较大差距。我们需要继续探索和创新,推动政府、企业、公众等多元主体相向而行,注重通过强化环境社会治理政策和实践来不断改善环境治理的成效。 

专委会副主任委员秦天宝教授做报告

 
  在“环境社会风险防范与化解机制研究”议题中,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大学杨立华教授、委员生态环境部核与辐射安全中心总工办王晓峰主任、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文法学院谭爽副院长、生态环境部环境发展中心环境管理与数据应用研究所刘海东副所长、江苏省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促进会沈旭东秘书长,以及西南政法大学周燕副教授、山东师范大学王玉龙老师、管理所赵婧工程师等8位专家学者从公众冲突解决机制、化解涉核邻避困境、邻避问题常民知识生产、涉环保“邻避”项目防范与化解、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政策执行、城市发展中邻避事件的演化特征以及环境正义地图筛查工具等方面进行了报告。
 
   
    会议指出,在构建新时代环境社会治理体系的过程中,需要进一步针对以往的经验教训科学总结、系统梳理,将环境社会风险防范化解工作抓早抓小抓细,精准做到早发现,早预警。同时,要用科学的方法对群众的心理和诉求进行跟踪监测、分析研判,并研究出台包括行政、法制、制度体系等在内的综合应对策略,建立防范和化解社会风险的长效机制。
 

专委会副主委宣教中心闫世东主任做报告


    在“多元领域下环境社会治理研究探讨”议题中,发改委中投协薛方秘书长、山西财经大学生态法治研究中心郭永园研究员、国家气候战略中心刘长松副研究员和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李志强副教授、管理所杨静博士分别从生态信用体系的创建、公众绿色生活方式、气候变化风险管理、城郊镇生态特色化发展的路径以及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共赢路径等方面进行了报告。会议指出,环境社会治理不是孤立的,需要和经济、法制、社会的治理密切结合,在生态环境保护的各个方面发挥作用,因此,积极对多元领域下生态环境保护问题用环境社会治理的理念去理解探索非常重要。

 

专委会副主委张玉林教授做报告


    在“环境社会致力于全民行动体系”议题中,来自厦门大学的龚文娟副教授、中央财经大学张萍副教授、南开大学陈璐博士生、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李志刚博士生分别从风险接纳和风险体验、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实效、城乡居民的环境知情、信任与环保参与以及环境群体性事件治理分析等方面进行了报告。会议指出,环境社会治理离不开公众和社会组织的参与,除了通过政府政策的强力推行环境治理外,也需要抓住历史契机让公众、社会组织和社会资本参与进来,共同加入到环境治理的工作当中来,让环境治理全民行动体系真正运转起来。同时,也要从媒体或公众自发传播的环境风向信息以及群体事件中找出公众对生态环境保护的基本诉求,建立科学合理的数据分析模式,为引导公众合理合法表达环境社会治理建议打好基础。
 
专委会委员管理所刘海东副所长作报告
    参会人员认为,举办这次学术研讨会,对于贯彻落实中央精神、服务大局具有特殊意义。学术研讨会搭建了党政机关、学术界、媒体之间互动的平台,促进了环境社会治理的学术研究、政策设计和具体实践,体现了创新、开放、融合、共享理念。

专委会常务委员谭爽教授做报告

 

专委会常务委员王晓峰主任做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