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10-30
2025-10-30
该书是作者自2014年到2024年关于环境群体性事件研究的成果。2015年至2019年,作者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案例抽样,开展了大量以访谈、问卷和观察为主的深入社会调查,并结合案例研究、统计分析等研究方法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基于现有理论梳理和翔实的社会调查数据,作者完成了群体冲突核心理论、环境群体性事件基础理论体系、事件处置机制三个层次的系统理论建构和实证检验。基于“公共均衡与非均衡”群体冲突新理论,作者提出应当在社会治理中解放思想、开放管理,提高公共均衡的动态调整能力,最终在我国建立强韧性社会、强活力社会。本书具体包括五编十八章内容,是一部高质量创新型、内容丰富的研究专著。本书框架如下:
- 第一编
问题和方法,共三章。第一章:导论。介绍本书的研究背景,提出研究问题、研究内容和研究预期目标,总结研究意义,并梳理出主要创新点。第二章:概念界定、文献综述与研究框架。界定了环境污染、群体性事件、邻避运动、环境群体性事件、处置机制等核心概念,并概括总结国内外文献综述。第三章:研究总体设计与方法数据。
- 第二编
核心理论构建,共三章。第四章:基础理论。第五章:群体冲突管理思想梳理。对中西方有关群体冲突管理的经典理论进行梳理和评价。第六章:公共均衡与非均衡:基于“控制-反抗”逻辑的群体冲突新理论。在重新梳理经典群体冲突理论的基础上,基于大量观察和亲身体验,提出基于“控制-反抗”逻辑的公共均衡与非均衡新理论,阐述群体冲突产生和解决的基本逻辑,为理解和解决中国群体冲突提供了新框架。
- 第三编
事件分析与评估,共三章。第七章:事件的基本特点及发生机理。基于25个典型案例,结合问卷调查数据和实地调研结果,从环境群体性事件的自身特征、参与主体和社会环境三个方面来分析事件特点,总结出环境群体性事件发生过程及其机理。第八章:事件中的参与主体及其对事件处置的影响,从全面系统的多元利益主体参与视角出发,探讨参与主体冲突和互动对环境群体性事件处置产生的影响。第九章:事件解决绩效的评估——VPP整合性评估框架与指标体系的构建和应用。在借鉴政府绩效评估模型、环境冲突解决评估框架和应急管理评估指标体系等理论的基础上,通过文献分析、访谈以及问卷调查等方法,构建衡量我国环境群体性事件解决绩效的VPP整合性评估框架及指标体系,并进行验证和应用。
- 第四编
事件处置机制:共七章。第十章:事件处置机制总体分析。基于问卷调查和多案例研究方法,梳理出环境群体性事件处置机制,包括事前预防机制,信息沟通、信任和利益协调机制,动员、应急和权责机制,监督、法律和保障机制,协同创新机制和善后处理机制,并探讨了事件处置机制对事件解决效果的影响。第十一章:事前预防机制。第十二章:信息沟通、信任和利益协调机制。第十三章:动员、应急和权责机制。第十四章:监督、法律和保障机制。第十五章:协同创新机制。第十六章:善后处理机制。其中,第十二章、第十三章、第十四章分别针对各自的三项子机制展开针对性研究。
- 第五编
理论思考与政策建议,共两章。
第十七章:走向公共均衡:处置机制和公共均衡与非均衡关系。
第十八章:结论与政策建议。
 
    
    

